品牌對於企業而言是很重要的,而企業要經營一個成功的品牌,不僅需要嚴謹的品牌操作策略,同時也需要大量的媒體宣傳資金,在這樣的條件之下,使得品牌的經營往往成為企業專屬的一種遊戲。但在網路出現之後,卻提供了一個經營「個人品牌」的管道,也發現了許多成功的例子,近期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全家便利商店新一波行銷活動「全民拼英文」所選擇的彎彎部落格。 
 
根據2006年版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的調查顯示,有21.0%網路使用者表示在最近一個月內曾從事的網路活動為使用或瀏覽個人網頁(部落格、個人新聞台等),換算為人口數大約有180萬人,而更有9.1%的網路使用者表示使用或瀏覽個人網頁為他們在近一個月內最常從事的網路活動,換算成人口數則大約為78.7萬人。從如此大量的部落格使用人口與彎彎部落格的成功經驗,究竟部落格具有什麼樣特色,能夠讓平凡的老百姓利用他來經營個人品牌?  

第一個特徵為「媒體近用權的開放」,在傳統的媒體世界中,經營個人品牌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傳統媒體資源有限,使得媒體的近用基本上成為了金錢資本競逐的場域,一般民眾根本沒有使用這些媒體的機會與能力,更遑論利用傳統媒體來傳遞個人品牌訊息。但部落格的出現,提供了網路使用者一個免費的管道,用以建構並產製個人的形象訊息,進而在網路世界中佔據一個屬於個人的空間,同時,這樣的空間也提供了其餘網路使用者接觸並閱讀這些個人形象訊息的機會,以達到所謂自我宣傳的效果。  

第二個特徵在於「宣傳」,且這種宣傳是同時兼具主動性與被動性的宣傳,所謂被動性的宣傳就是由網路使用者主動的瀏覽或搜尋到部落格的訊息。而主動性宣傳,則為部落格用有者主動利用各種管道發布部落格訊息,例如在MSN的暱稱後面放上部落格連結、在論壇或討論區的簽名檔放上部落格連結、或在E-MAIL的簽名檔放上部落格連結…等均屬之。

此外,還有另一種更有趣,但不可控制的宣傳形式,我們姑且叫它間接宣傳,這種形式通常是由看到部落格的人主動去進行的宣傳,例如引用部落格的內容,部落格的連結(我的友好部落格、推薦部落格)等,都屬於這種形式。部落格本身在宣傳上特性,使得個人品牌形象的訊息更容易在網路上進行傳播。最後一個部落格與個人品牌的關聯在於「互動」,基於網路本身所具有的互動性特徵,部落格同樣也提供了擁有者和閱讀者互動的機制,透過這樣互動的機制,讓使用者能夠更清楚的認識部落格擁有者的個人形象,也可延續部落格使用者持續使用部落格的動力,甚至與擁有者建立起單純閱讀者以外的關係。  

部落格所具有的媒體接近使用權力、多樣化的宣傳管道、互動的聯繫關係,確實提供了一般民眾塑造個人品牌的一個管道,一方面能夠透過部落格更多元性的認識部落格擁有者的形貌,而部落格擁有者也能夠藉由部落格的經營來建立個人的品牌形象,甚至在某些領域中建立起專業性地位,例如在棒球界-瘦橘子燦爛的球季--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吃、喝、玩、樂等各不同的領域都在部落格中產生了具有明顯個人品牌識別的專家。或許,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彎彎一樣,經由部落格的經營來賺大錢,但是對於平凡的我們來說,部落格確實是一個能夠建立個人品牌的管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059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