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永遠以高標準在看待、評估部屬;對當事者而言,可能認為自己已經做到80分或90分了,可是主管還是不滿意。我是認為用分數做評斷,可能沒有一個標準,比如王永慶曾經說過,若要他為自己的小孩打分數,可能永遠都是不合格,因為在他看來,還可以更好。 主管看部屬也是,尤其是有能力的主管,對部屬的要求與期待都高,總希望他還可以做得更好、更棒。


 


所以,當你覺得部屬表現不如你的預期時,或許可以從三個角度來分析:


 


1.個性:


這份工作跟他的個性合不合?若所做的工作與個性不合,即使只要求他做到最起碼的標準,他可能也做不到。 舉例來說,如果你帶領一個業務部隊,你要求業務人員每個月的業績額度最低為5萬元,可是他的行動力不足、持續力不佳、挑戰性也不夠,沒有良好的共感性(共感性指的是同理心,懂得客戶在想什麼 ),即使只是區區5萬元的業績額度,他也做不到。他的表現永遠比你預期的還要低,因為這份工作不是他適才適所的工作。


 


2.能力:


你要求他做的工作,他的能力是否足以勝任? 假設你要求一個進公司服務才1、2年的新人,寫一份「如何創造1 億元營收」的企畫書,他肯定寫不出來。不是他不願意,而是能力尚不足。因為能力與學歷、工作經驗、職場歷練有關,在功力還沒達到火候之前,並不適於揠苗助長。 個性與能力,不是短時間可以改變與養成的,也不是主管激勵,就能馬上見效。因為個性與能力,需要透過公司長期的文化與環境的塑造,及長期的教育訓練去養成。


 


3.動機:


為什麼部屬只要求60分,說不定是工作動機不夠? 動機分兩個,一是個人動機,一是團體動機。做為主管需要了解每個部屬工作的動機。喜歡向高薪挑戰的人,適合從事業務工作;喜歡思考、做策略規畫的人,適合擔任行銷、企畫的工作。 每個人工作動機不同,所以主管需要花時間與員工溝通,了解他的工作動機,因為動機不對,很難擺對位子。就像男女朋友一樣,即使條件再好,但沒有共同理想,再好的條件也很難配成對。


 


至於怎樣協助部屬了解工作是否適才適所?及如何激勵部屬的工作士氣?由於人難免會流於主觀,所以我建議可以藉由客觀、科學的職業適性診斷測驗的解析,幫部屬找出問題所在,並發掘他的適才適所。


 


其次是,讓部屬清楚工作目標與願景,協助他具體掌握工作重點與方向,有了努力的目標,就是主管給予部屬最好的激勵。


 


第三,帶人要帶心,平常就要多關心部屬,部屬有優秀的表現,也要適時給予嘉獎或加薪、晉級以茲鼓勵。


 


若能做到上述三點,相信部屬的表現將讓你耳目一新,也等於為自己創造了一位工作好夥伴。若是上面都做了,部屬還是選擇離去,就當成緣起緣滅,給予祝福,畢竟職場上共事,還是一個緣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059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