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及企業全球化布局的經營環境下,創新的行銷模式不斷被提出。


由產品而至品牌,由機能而至感知,由長銷而至快速轉進。


所以傳統的行銷思維必須再經過一番修正與檢視。


1996Adrian Slywotzky在其著作「Value Migration」中就提到以下現象:


1.越來越多的顧客變得比較精明,若有價格較低廉的高品質替代品出現,


   他們不願意為了繼續使用原產品,而付出高價。


2.越來越多的國際競爭者出現,並且推出新的事業設計,


   能為顧客提供更卓越的服務。


3.科技進步,使得製造低價替代品取代原有產品更為容易,


   造成比過去較多的跨行業競爭。


4.許多行業不再強調組織規模,市場資訊成本降低,造成大量利用外包、


   代工,使得勞力密集的要求降低,同時減少競爭者進入產業的障礙。


5.顧客比以前容易取得各種資訊,降低了轉換成本。


6. 新競爭者比過去更容易取得資本,抵銷市場領先者擁有大量資金的優勢。


 


1999 年,Bill Gates撰寫了Business @ the Speed of Thought一書,


指出數位化處理過程所提供的新方法可根本解決企業的問題。


行銷更加著重「科學」,而不僅僅依賴於行銷藝術。


 


1999年哥倫比亞大學行銷系教授Bernd H. Schmitt在Experiential Marketing


一書中提醒行銷人員,產品的呈現不只是要與消費者溝通產品的具體利益點,


而更要注意消費者的消費體驗過程並創造一個具差異化能力的體驗才是成功的行銷要素。


 


2001年全球十大品牌形象設計公司之一Desgrippes Gobe的執行長Marc Gobe


Emotional Branding: The New Paradigm for Connecting Brands to People


一書中提到消費者與廠商之間的關係,一改過去傳播中,


媒介所能產生的大效果,而必須能透過直接的回饋與互動,


而不斷修正產品以及策略走向。


電子商務的興起,消費者未能以真實感官接觸到實體商品的機率大增,


廠商更需要製造並販賣更多的夢想,以促進消費慾望。


 


Don E. Schultz在2004年《IMC整合行銷傳播》中,


對現今的新商業與傳播模式提出了更新的見解。


它說明要如何全力找出正確的顧客、判斷他們的價值、投資傳播方案,


然後衡量這些傳播作業帶來的報酬與影響。


他認為整個行銷過程就是一個與顧客溝通的過程,


要讓顧客瞭解產品或服務的價值,以及它是為誰設計的。


關於傳統行銷與整合行銷的區別,Don E. Schultz用了一句非常生動的話描述:


前者是「消費者請注意」,後者是「請注意消費者」。


 


2005年John Grant在The new marketing manifesto中更提出


「新行銷」與企業文化需能相互認同的觀念。


 


綜合上述這些行銷著作,整理出DBP(Differential、Benefit、Promise)


三項要素,六項問題,


用以來快速檢視傳統行銷策略或戰術組合模式及專案設計思維的完整性


 


Differential  (差異化)


Q:『消費者清楚的感受到我們跟別人的不同點在何處?』:


這不僅止於理性的功能需求與實用價值與眾不同,更包括感性層面的情感認知與體驗。


Q:『我們難以替代的地方在哪裏?』:


我們跟消費者之間建立哪些良好互動關係,是競爭者所難以做到的呢?


我們做了哪些是競爭者還沒做的?我們在核心能力上還有什麼沒做、沒溝通?


 


Benefit  (消費者利益)


Q:「顧客為甚麼上門?購買甚麼?」:


機能、品質、價格、服務、心理、感受等滿足中,消費者重視的比重是如何?


食物是美食的飽足還是用餐的情境?冰箱是儲存的功能還是家居的美化?


(參考前文:http://tw.myblog.yahoo.com/papanova0907/article?mid=429&prev=469&next=398)


我們MATCH了嗎?理性訴求能夠產生有感差異嗎?


還是我們應該引導或改變消費者的態度?


 


Q:『我們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質與學習經驗了嗎?』:


最好從過時的事業設計(business design),利用創意轉移到更能滿足顧客需求的新生活提案


我們的專業有充分讓消費者擁有新知取得與學習的樂趣嗎?


 


Q:『顧客從訊息接收到使用後的服務,是否得到意想不到的滿意?』:


整體價值鏈評核系統建立完整嗎?


我們有切中消費利益,而有效選擇優勢的組合嗎?


我們有找出競爭者所不知的細節而感動消費者嗎?


(參考:http://tw.myblog.yahoo.com/papanova0907/article?mid=716&prev=737&next=685)


 


Promise  (承諾)


Q:『為什麼我們是消費者選擇的最適廠商?』:


我們的品牌精神、企業文化與方案的一致性如何?是真品牌嗎?


我們的組織的學習性與專業領導性如何?


我們配合環境的變動,在經營策略以及經營方法上賴以贏得顧客信任的努力有哪些?


 


試試看,為自己進行中或已完成的行銷方案做個檢視吧!!


也許你會發現不曾看到的問題呢!!


PAPANOV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059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