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章,再分享一次>>


 


承擔責任 + 創意 = 自我價值 + 貢獻


 


我們經常在分別什麼較勞心,什麼較勞動。外在看起是一樣的,差別只在於你的心情。好比說你有一個工作,其實身在其中你就已在學習,差別在於你用什麼心情來面對一切。 如果在工作職場之中,我們習慣性思考著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或者有無更好的創意,如何來improve ,你就能成長。若是你與老闆有很好的 communication,他告訴你說,第一步怎麼做,第二步,第三步…,那你就全套都學會了。


 


所以說要調整心態,將一個工作變成是學習與成長。我自己的溝通經驗就是如此,當我去跟老闆溝通時,我得到更多的 support,更多的resources ,從前我比較內向,不會主動與老闆溝通,心想只要我做出來了,自然會有人看到,這種想法,大致沒有錯,但如此一來,做起事會很辛苦,很無趣的,因為只有一個人在做;倘若與老闆溝通過的話,就會得到大批的奧援,做起來就會比較輕鬆,成就感相對也會比較大。


 


不要逃避責任,要去承擔責任。在我們的公司,有一個文化,第一,要承擔責任,進公司就是要承擔責任: assume your responsibility,之後你再去做 innovation(創新) ,學習如何做的更好,更有創意,當中每一個人都在成長。我們公司每年都會 review 每一個員工的成長,今年跟去年比起來,他有沒有成長,或者他的成長有沒有比別人快,快的話,薪水就變高。


 


我們的重點不是在賺錢,而是在對公司的 contribution( 貢獻)及自我的 value的提升。 成功因子 = 3C + Feedback 成功人士的要件,取決於 人格特質 及 專長,而不是派系,那是過去的年代獨有的文化。現在要成功的因子也就是我之前談到的 3C (Competence 、 Communication、 Cooperation) 。


 


這個社會瞬息萬變,你不能說看誰當總經理你就往那靠,也許今天他紅,明天換你紅,或者我離開公司,可能老闆變夥計,也說不一定。我常跟我的秘書說,不要特別去靠近誰,因為 你在公司的價值是你的value ,是你的專業。


 


所以不要去拉關係,台灣早一代是靠關係,其實,日本那些最強調關係的企業,現在都瓦解了,比如說國際牌,上一代創辦人關係都很好,下一代都沒有了,聲寶也是一樣, 下一代著重的是能力。而且這個世界變化太快了,不會因為說我們關係良好,所以我什麼事都找你,不會的。因為我要決定我們公司的命運,成功與否,是在於我的決策,我不會只找我的朋友,這是錯誤的,而是 去找最適當的人來合作,這樣才有辦法成功,否則都是拖累。要知道自己要是什麼,或者說,對於自己在人生中的不同成長階段缺乏什麼,你要很清楚。你不能什麼都要,你做不到的 。


 


今天你問我,我的缺點是什麼,我一清二楚。我將自己的缺點清楚寫下,貼在我桌子前面,我怎麼去改善,我很清楚。自己要有一個feedback( 回饋) 系統,如果沒有這個系統,那你跟普通人沒有兩樣, 在外面車水馬龍,若想要出類拔萃的話,你必須要知道自己的 ? 岈I 在哪裡 ,之後針對這些部分去改善 。


 


最重要的事情最先處理


 


曾經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句話-- Fist things first, 最重要的事情最先處理 。我們人經常會逃避困難,總是將最困難的事情拖到最後才做,如果你有這種習慣的話,你的人生會過得很痛苦,假設說這個project期限是一個月的話,你大概一個月都沒好日子過。但如果在第一天就把最困難的事情完成,那剩下二十九天就很 enjoy,這就是我對付我自己的方法。當一個人慢慢越來越成熟的時候,做事情的模式就會固定。


 


譬如說我昨天去看牙醫,去醫院之前我還特別再刷一次牙,但醫生卻告訴我沒刷乾淨。 我一直用我自己的方法在刷牙,但從他的專業角度來看,我沒有刷好。


 


 所以,我們人在成長過程中,已經習慣一個工作模式、方法與process。但是,你不見得知道這個方法是對或錯,這時你須要一個feedback system,由外人來feedback 給你,或者你自己來做feedback , 假使你知道自己在逃避,在 do something wrong ,你就要去思考。我常說, 讀書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思考,因為在思考的過程中,你會對自己有 commitment( 承諾) ,來採取行動改變你的行為。讀書最重要的是將書本裡的東西吸收變成你的。


 


社會支持體系,平衡身心


 


 一個人要保持身心健康、樂觀和積極,就必須要 balance his life(生活品質的平衡),建立社會支持體系。一個人失去了社會支持體系,生活品質就無法平衡。


 


所謂社會支持體系有幾個方面, 第一,對工作要有熱情 ; 第二,一定是不斷學習的人 ,一個人要不斷的學習他才能保持社會競爭力,才能建立他的社會自信; 第三,要與整個社會連結 ,意指參加某個社會團體,像教會,當你得意時,有人與你分享這份喜稅,當你失意時,有人安慰你,這就是所謂社會支持體系,角色的扮演非常重要。 每一個人,要去建立自己的社會支持體系,所以人必須與整個社會連結、結交知心的朋友。


 


一個人的健康與否決定在社會支持體系的有無,而不在於運動方面。除了這三方面的社會支持體系對人的影響不及於家庭, 家庭是生命充實與成功的根本,是生命的重心 。它是個能讓自我休息的窩,你生病的時候,真正照顧你的是家庭,絕對不是朋友。它是個注滿愛的地方,而 一個人的健康與否,心裡面一定要有愛 。 當你在一個愛的環境中成長,你的生命才會豐富。


 


另外,在時間的運用上,也要平衡,譬如說每個禮拜要讀哪些書,要花多少時間在家庭上、在與朋友的相處上,適度地調配自我的時間,就能保持生命的健康,當有壓力或困難時,就能支撐住,不被擊倒。有良好的社會支持體系,你就有足夠的能力去處理生命中任何的偶發事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059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