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外圍的框框,代表我們存在的能力(資源)範圍


 


框框裡的九顆圓黑球,代表我們平常處理事情的方法(態度);


 


紅色箭頭的直線,則代表我們解決問題的路徑(慣性)。


 


如果我們總是在既有的框框,用相同的方法與路徑,處理著不同面向的問題時,可以預見的是,多元問題被解決的機會,應會相對的減少許多。


 


所以,打破框架,尋求更多內外部的「資源」及「能力」,應該是擴大問題解決的最佳途徑。


 


您有任何實際的體驗或案例,歡迎分享給大家!


 


共同勉勵~




 

 










 

大熊2007/11/06 13:38 回應

發哥..這方法我認同喔...有時候丟給他框架..反而得到反效果..

所以我家的小熊..也來試試這方法..感恩勒





 

發哥 2007/11/06 00:29 回應



老婆前陣子要求女兒固定時段一定要去看書,但效果很差,功課也沒進步,因為發現這樣的要求,她每次都於書桌前看課外書籍,於是老婆與女兒溝通,規定每科要達到的班上的平均分數之上,由她自己控制所有時間的運用.


結果發現,每科成績均在平均分數之上很多,且看書的時間比原本固定時段還多,家中再也聽不到老婆要女兒去看書的叫聲.


事後問女兒為何做到? 她說:以前被限制住,現在她準備好明天要考的科目,其他的時間就能自己運用.覺得多了好多好多的自由時間.


剛開始為了讓女兒養成自我要求的習慣,定下低於標準分數以下一分則抄寫整張考卷一次,並白紙黑字簽了名,那天她的心情不佳,運作一段很長的時間,從未被罰寫過.她漸漸地掌握了要花多少時間可考多少分數的把握.


以上真實故事分享.


Richard 於2007/11/05 17:14 回應



一天,有二個和尚,一個是老和尚,一個年輕的小和尚,


二個和尚正趕著路要回寺廟晚課,但當中必需涉過一條湍急的河,才能到目的地;


二個和尚到岸邊準備涉水時,同時看到一位老媼蹲坐在溪旁,詢問之下,是因為水太急,


她一直無法過溪,


年輕的小和尚二話不說背起了老婦人,涉水過了溪。


過溪後,小和尚放下了老婦人,又繼續和老和尚趕路;


一會兒,快到寺廟時,老和尚忍不住問年輕小和尚:


「你剛剛毫不猶豫的背起老婦人過溪,難道心中沒有不妥嗎?」


小和尚說:「我過溪就放下了婦人,為何您現在還背著呢!』


 



睡獅子 於2007/11/05 16:46 回應

 

個答案....太帥了!

這個問題檢視了我自己的一個狀態?

想打破框架.......但失去熱情&動力...........SO就沒有了令自己驚艷的答案了。


我要反省反省嚕!!! ~睡獅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059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