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挑戰3.5級產業


有別於近年來,政府積極提倡推廣的2.5級產業,是將製造業與服務業進行連結,屬於製造業服務化之範疇。中國生產力調查團隊,深入研究歸納出,未來服務業發展之趨勢,應當走向3.5級產業,並在此利基下,善用智慧資本、驅動文化資產、科技資訊與環境資源,作為創新與加值之元素,使服務業價值提升。 CPC產經研究團隊,規劃出東亞品味先驅、華藝文化泉源、世界福祉樂園及全球科技前瞻四大方向,作為服務產業取勝下一階段競爭優勢的來源。

一、東亞品味先驅

台灣物產豐饒,特殊的地形環境與氣候,創造了諸多極富特色的優質原生產品如:茶葉、小米酒、水果等。在運用生物技術的改良後,建構出獨特的風味與口感,每年賺進不少的外匯。但其優勢隨著其他國家,藉由我國之技術合作交流機會取得技術,並配合當地土地資源,逐漸培育出極富競爭力之優質產品,對我國原生產品之出口造成威脅。

如何建立一個完整的產業供應鏈,提升產品之附加價值,將是協助台灣原生產品提升國際競爭力之關鍵因素。例如:效法紐西蘭「奇異果」分級制度,建立台灣原生產品分級制度。以「客觀量化」的精密科學技術,作為分級鑑別標準,並申請國際專利,以建立台灣原生產品產業權威,建立品質分級制度,進而提高國際亮度。

鼓勵原生產品參與、或自行舉辦相關產品之展覽活動以及競賽,藉由競賽之優勝提高國際知名度。構建起國際物流運籌機制,將國內科技業引以為傲的全球運籌管理機制,移植至原生產品產業,建立原生產品透明化之銷售批發平台、及物流運籌體系,並培養專業經理人,進行全盤營運管理。

二、華藝文化泉源

台灣是多元文化的融爐。除了完整地保留中華傳統文化之外,經過荷蘭、日本、美國等文化之洗禮,也孕育出台灣包容開放、創新融合的文化資產。根據行政院新聞局的資料顯示,全球有80%的中文歌曲,都是由台灣的詞曲創作人所創作,顯現台灣在文化創作的能量。加上台灣人慎終追遠的民族特性,完整保留許多極富特色的地方文化,這些文化軟性資源,都是可以用來運作推廣的資源。

透過文化資源的操作,可衍生出「生態觀光」、「整體社區營造群聚」、「人文慶典」、「文化資產」四個構面來經營規劃。例如:台灣尚未遭到都市化破壞的生態保育園區,如:七股溼地、龍坑保育區等,這些都是台灣可以開發運作的觀光資源。又像「海角七號」成功地推廣屏東恆春小鎮,吸引無數國內外觀光看前來旅遊消費,熱絡地方經濟發展,並藉由行銷台灣特色,讓全球觀光客返國後與親朋好友分享台灣的故事,建立國際文化交流最好的方式。

另一方面,傳統慶典足以作為觀光宣傳之亮點。像是元宵節時的平溪放天燈、鹽水蜂炮、炸寒單爺,農曆七月盂蘭節在頭城的搶孤活動,都是極具地方傳統特色,可結合地方觀光文化做行銷推廣。

值得重視的是,行銷在地文化並不單單只靠歷史悠久的民俗活動,就能成為特色,而是能不能說出「好聽的故事」。最顯著的例子,莫過於風靡全亞洲的韓劇「大長今」,其在韓國古籍裡只短短地記載了三行話,經過集思廣益後,卻能發展拍出長達46集的連續劇,且發行十餘國,一舉帶動了韓國的觀光產業,後續更帶來餐飲美食、文化探索等龐大經濟效益。

所幸,台灣也逐漸悟透說故事的重要性,掀起一股懷舊風,50年代台灣眷村為背景的電視連續劇「光陰的故事」,描述四、五、六年級所經歷的物資缺乏年代裡,生活的點點滴滴。在回憶的催化下,不只走過那個年代的觀眾愛看,也讓新世代生因好奇而熱烈討論,後續經濟效益持續發酵。

三、世界福祉樂園

相較於台灣西部是以科技發展走廊,作為國家政策發展的主軸,台灣東部則保有令人驚豔的環境資源,如:太魯閣國家公園、蘇澳冷泉、瑞穗溫泉等景點,這些來自大自然的睿智,指引了結合餐飲、文化創意(常民文化與原住民文化)、樂活,以及醫療等產業資源,將台灣東部打造成9到99歲人都嚮往的世界級桃花源。

值得一提的是,打造世界級的「福祉樂園」,首先要跳脫經濟成長率的固定框架,以「民眾幸福指數」作為衡量指標,以生活的品質代替工作產值,學習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對環境負責。唯有心境改變,才能真正打造出讓人們幸福的福祉樂園,而非僅僅是一個「營利機構」。

四、全球科技前瞻

擁有科技島之美譽的台灣,遭逢處於淺碟型的市場,且基礎科學研究能量不足等先天性的限制,因此無法主導新技術的規格制定。但台灣能運用科技研發能力,轉型扮演運用軟體之開發、數位內容提供者的角色,可師法蘋果銷售i-pod、i-phone,提供了開放的機制,讓使用者可以隨時擴充它們硬體的功能及內容。

台灣的利基在於,不管是部落格的經營、戲劇音樂作品的產出,以及出版事業的發展,在質與量方面,均可稱為華人世界的典範。若再加上科技業的基礎,將蘊含著深厚的創作能量,轉化為數位內容開發之靈感,以台灣流行文化塑造的成功經驗,其實力不容小覷。

回歸服務的核心價值

近來,新聞局一直在媒體上大打「台灣NO.1」的廣告,描述台灣樂器在國際市場受歡迎之程度,以激起民眾對台灣產業的信心,鼓勵大家只要持續精益求精,台灣終究會走過不景氣,再創許許多多世界第一的榮耀。

近年來,台灣製造業已逐漸脫離低價割喉之競爭形態,轉型成提供高附加價值之產品的工藝達人型態,尤其是中國大陸製造產品,不斷亮起紅燈,Made in Taiwan品質有保證、趁勢崛起,格外受到國外買主的青睞,具備絕對優勢挑戰全球。

相較於國內製造業之轉型升級,國內服務業的成長,卻顯得有些停滯不前。Service in Taiwan能否在這金融海嘯席捲之際,躍然成為產業發展的另一條思路,CPC長久以來扮演產業價值鏈轉型的推手,樂意將近期研究分析之內容,提供讀者參考。

歐洲最大的低價航空公司雷恩航空(Ryan Air),日前提出飛機上洗手間設置投幣機收費的構想,引發顧客的攻訐;其次,全球的金融體系在陷入經營危機時,現在所想的一件事,就是裁減電話客服中心的客服代表,以降低人事費用,殊不知根據國際顧客管理研究所的調研指出,如果減少4位客服人員,那麼在電話線上等候4分鐘以上的顧客人數,將從零增加至80位,而且絕對是懷著急迫的問題,並充滿著不愉悅等候心情的顧客。

而現今,服務業經營決策的邏輯基礎,看來還停留在成本效益的數字打轉,對於邁向體驗經濟、感動服務來說,還有一段長路要走,更凸顯服務產業轉型與升級的迫切性。

產業升級,永遠是知易行難的課題。大多數企業,除非是遇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點,才會孤注一擲地認真思考轉型。3.5級產業並非全新的產業,相反地,是對現有的服務業提出升級轉型之建言。

透過知識、文化的加值,運用科技、自然環境的資源進行整合,將傳統服務業重新定位,以老店新裝的方式來經營。 在面對轉型升級之際,服務業的核心價值——創造顧客滿意感動的體驗,並不隨著產業升級而消失。相對地,持續透過新元素的加入,讓顧客更感動、更滿意,是放諸四海產業升級不變的準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059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