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確定時代的專案管理


 


專案管理的前提是在確定的時間,內完成確定的目標。
在不確定的環境下,究竟該如何管理專案?
弄清楚輕重緩急、將專案化整為零、運用變動管理,
遵循幾項重要原則,幫助專案經理人將不確定降到最低。


 






當我知道分派給我的題目是「不確定時代的專案管理」時,我心想:「哦,哦,這可是個高難度的題目。」


 


從定義上來看,專案管理是在確定的時間內,將一個確定的目標達成的一項行動。一個確定的東西,要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完成,這不是像叫人在流動的沙石上建造房屋嗎?一不小心,難免變成房屋倒塌,功虧一簣的結局。這是我們搞專案管理的人的難處,但同時也是一項挑戰。換句話說,在目前這個不確定的時代,怎麼去管好專案,化不確定為確定,減少風險,增加效益,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主題。


 


首先,你會不會和我一樣好奇地問:「為什麼現在是不確定的時代?難道以前就不是嗎?」照理說人類已經快進入二十一世紀了,科技比從前發達,工具比從前進步,資訊比從前普及,這都是幫助我們化不確定為確定的有利條件,為什麼還有「不確定時代」的說法呢?如果我們連這個都沒先弄清楚就去談怎麼管理專案,那豈不是變成了無的放矢,空書咄咄?


 


根據我的看法,造成目前這個不確定時代的主要原因,有下面幾點:


 


第一,不確定的原因來自突然間我們有太多資訊和太多選擇。


 


在美國,人們常常感到information overload 和 over informed 的困擾。


照理說資訊多,選擇多應該沒什麼不好,但如果我們不增進資訊分析的能力,不改善作決定的方法,資訊越多,越會造成當局者迷;選擇越多,越會造成不知何去何從的不確定現象。。


 


選擇增加,讓事情變複雜


 


舉兩個有趣的例子。本世紀初期,亨利福特開始大量生產汽車,當時的T型車變成搶手貨。亨利福特說了一句流傳千古、相當吊詭的名言。他說:「您要什麼顏色都成,as long as 黑色。」這個 as long as 真是神來之筆。換句話說:「你們的選擇多得很,但只限於黑色。」


 


幾十年後,到了二十世紀的末期,寶鹼公司為了提供顧客最多的選擇,在市場上推出男嬰專用和女嬰專用的尿片,這種做法是不是反而多此一舉?徒然把本來很簡單,很確定的事搞複雜了。


 


第二,現代人越來越沒有耐心,什麼都要快,並且無時無刻都在求變。


 


求變心切並沒有什麼不好,只是對專案管理的經理人來說,又增加一些不確定的變數,在專案的成本、時效、品質和組織上,都會帶來更大的困擾。


 


第三,第一件事是「伊媒兒」(E-mail)的普遍應用;第二件則是我們的競爭者已經不再是我們的同事,或對街的同行。


 


英特爾的葛洛夫(Andy Grove)是一九九七年時代雜誌選出的風雲人物。時代雜誌從一九二七年開始選風雲人物,七十年來,出身企業界者,葛洛夫是僅有的四人之一。


 


葛洛夫在他的暢銷書「高產出管理」(High Output Management)再版介紹中提到,這十幾年來美國企業界發生了兩件事,對公司經營的策略有很大的衝擊:


 


第一件事是「伊媒兒」(E-mail)的普遍應用;第二件則是我們的競爭者已經不再是我們的同事,或對街的同行。


 


我們的競爭者往往是遠在天邊,連聽都沒聽過,地圖上都難找到的國家。葛洛夫看到的現象,只是全球經濟在競爭上的不確定現象之一。


 


還有另外的一面,葛洛夫的書中沒提到,那就是企業彼此合作的對象也變成非常不確定了。


 


從前的競爭者,一夕之間變成了合夥人;昨天還是合夥人,一覺醒來卻變成了競爭者。英特爾原來是一些網路設備公司,像 Cisco, 3Com, Bay Network的供應商,現在卻在和他們搶生意。微軟公司本來表示要全力進攻多媒體和電視娛樂製作的市場,現在卻宣稱要踩剎車。這些變化,都是發生不到一個月之內的事情。


 


這種既是朋友又是敵人,在戰爭的同時有和平,和平中也有戰爭的策略,是近年來美國管理出版界頗為風行,我在世界經理文摘不只一次介紹過的「合競」(Coopetition)的觀念。這種既戰又和的關係,和托爾斯泰筆下,「戰爭後接下來是和平,和平後再戰爭」的情況不一樣。「合競」走向是造成不確定時代的第三個主要原因。


 


第四,政府的法規隨時在變,以前是中央政府講話就算數,現在地方政府的聲音越來越大。


 


地方政府的聲音又受不同的組織,不同的利益團體,不同的人權保護者的影響,再加上日本大前研一那些「無國界論者」在「攪局」,這些都是直接影響到環境越來越不確定的原因。


 


第五,專案經理人所領導的成員越來越不同。


 


就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吧:當你年輕漂亮的專案成員跑到你辦公室來哭哭啼啼的時候,你是該把門關上呢?還是打開?當你的同事或成員是公開的同性戀者,你該怎麼待他?如果你的部下是新人類,或新新人類,你那一套,怎麼在他們身上使得上力?


 


再加上韓第(Charles Handy)所謂的第三年代(The Third Age)和組合式工作者(portfolio worker)越來越多,虛擬辦公室當道,外包(outsources)盛行,這些都會加重專案經理人面對不確定時代的負擔和壓力。


 


好了,問題講了一大堆,那答案呢?


 


在不確定的時代,怎麼管理專案?。


 


如何降低不確定


 


從前有個人去向一位身體很好,年過九十的老人家請教長生之道。這人問:「老先生,你能活這麼久,祕訣是什麼呀?」老先生回答說:「每天維持呼吸就成了!」老先生的回答錯嗎?沒錯。對嗎?恐怕沒什麼功用。因此,我可不能以「在不確定時代管理專案應力求確定」,來回答這個問題。


 


對於選擇太多,不知道專案管理何去何從,事情優先次序如何的專案經理人,我建議你至少要花百分之二十五,最多可以花百分之四十的時間,在專案生命週期的前段,也就是在定義和計劃階段上,好好弄清楚三件事:


 


第一,專案的目的和範疇是什麼?第一,專案的目的和範疇是什麼?


 


一般專案經理人對自己專案的目的很了解,那就是要在什麼時間內,花多少錢,把什麼事做好。但如果只知道目的,對在不確定的環境下如何管理專案是沒用的。這是為什麼要一開始就要把專案的範疇釐清。


 


專案的範疇包括專案的產品,其特性、規格、採用的方法、邊界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很明確地知道什麼是屬於此專案,什麼是專案之外的工作,也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不知「為何而戰」的不確定。。


 


第二,專案經理人要懂得怎麼運用取捨分析(trade-off)的技巧。


 


天下事又要馬兒肥,又要馬兒不吃草,是不可能的。在專案管理中要品質、價錢、時效都兼顧,不是那麼容易的。顧全大局,棄車保帥,是不確定時代管理專案的絕招之一。


 


第三,事情的嚴重性和急迫性要能分辨清楚。


 


年輕時找老婆,重要性大過急迫性;四十歲以後,急迫性大過嚴重性。好的專案經理人永遠會把能幹的部屬派去管嚴重性的事,而將勤能補拙的專案成員找去處理急迫性的事。


 


至於怎麼在求快、求變的不確定時代中,不迷失方向,不兜圈子,不浪費資源,最好的方法有兩種:


 


(一)要懂得怎麼把大專案化整為零,各個擊破。


 


在專案管理的策略上,這叫做D&C(divide-and-conquer)。記不記得小時候聽「團結就是力量」的故事:老父去世前,教導子女們要團結,先用一枝箭叫大家試著折斷,結果人人都做得到。叫他們去折一綑箭,則沒有一個子女能將其折斷。


 


這位老父顯然不是專案管理的行家,他如果把故事倒轉過來講,先叫小孩去折一綑箭不成,再去一枝枝折,這可就變成「在不確定時代,有效專案管理」的活教材了。專案越小,變數越少,就越容易避免不確定的衝擊。


 


(二)要懂得怎麼靈活運用「變動管理」(change control)的原則和技巧。


 


照教科書的說法,只要專案一開始,所有的改變都要經過一定的程序評估,評估之後,該不該改,怎麼改,願花多少代價去改是有規矩的。


 


但這套規矩遇到張大帥型的老板或顧客卻是行不通的。張大帥打麻將可以「么雞吃餅」,遊戲規則隨他亂訂。


 


在這個時候,專案經理人只有兩條路:一是另投明主,早日脫離張大帥的苦海;另外就是善用「變動管理」的分析和紀錄來當擋箭牌。在績效評估的時候,雖然陞官無望,但「變動管理」讓你自保有餘,是不確定時代管理專案時,對付求快、求變的兩把刷子。


 


專案經理人應該具備的能力


 


前面提到,由於全球經濟的合競、政府法規、個人事業規劃的變型、社會價值的改觀,這些不確定的因素將專案經理人置於四面楚歌的困境:有責任但不一定有權力;要按時完成任務,但不一定有足夠的資源;專案成功,光環讓別人戴,專案出了毛病,黑鍋一個人揹……。在這些困境下,專案經理人該怎麼自求多福呢?


 


我的建議是,第一流的專案經理人一定要具備四個P的能力:


 


第一個P是 People Skill,也就是知人善任,懂得怎麼做教練,做大使,做公共關係。


 


有個父親晚上回家還在忙公事,讀幼稚園的女兒要父親陪她玩,他沒辦法。這時他剛好看到桌上雜誌有一頁世界地圖,於是他把世界地圖撕成幾片,交給女兒說:「妳如果能將這幾張紙湊成一幅地圖,我就陪妳玩。」


 


不久小女兒果然把地圖湊成了。他大為吃驚,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原來地圖的背面是一個人像,所以只要我們把人的問題解決了,世界上的問題,確定也罷,不確定也罷,都會迎刃而解。


 


第二個P是個人魅力(Personal Dynamics)。


 


戰國時候的顧問人物毛遂想參加平原君的專案,平原君說,你在我公司待了三年仍然沒沒無聞,怎能算是個人才呢?毛遂說,你不給我機會成為專案的核心成員,我哪能一展所長呢?所以專案經理人要懂得主動包裝和推銷自己。


 


第三個P是解決問題(Problem-Solving)。


 


解決問題要靠三門功夫:具有分析能力的內功;懂得使用工具的外功;和擅長方法(methodology)的輕功。有人說還要靠暗器致勝,那是旁門左道,非大丈夫所為也。


 


說到大丈夫,得提到第四個P,那就是對生命的看法(Perspective)。


 


從事專案管理是個吃力不討好的事,要發財不如買賣股票;要有權不如去選議員;要博取佳人青睞,應該做政府發言人。但專案式管理(Managing Organization By Projects)絕對是未來管理的典範轉移。


 


蕭伯納有一句話我很喜歡,在這裡我送給各位:「人們看到一些事情發生了,會問『為什麼』;我看到一些事情沒有發生,會問『為什麼不』。」(People see things happen and ask why, I see things not happen and ask why not?)


 


在越不確定的時代,越需要專案管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059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