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你的某項產品,價格跟對手一樣,但功能卻更好,消費者合理的選擇,應該是會買下這個產品。

這樣的想法看起來是對的,但是結果卻不見得正確。

萬一消費者不喜歡這個產品的品牌,或店員對消費者無禮,又或者,消費者不喜歡產品的顏色,結果,一個似乎很簡單的理性決定,選擇過程因此複雜化了。消費者的情緒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們最後可能做出違反理性的決定,不購買這個產品。

行銷學者費伊(Liam Fahey)最近在艾莫里大學舉辦的活動中,為行銷人員上了一堂課。他以這個例子說明,情緒對消費者的行為深具影響力,但是卻常常被忽略。

艾莫里大學商學院的網路週刊Knowledge@Emory報導,費伊在課堂上指出,顧客的每個經驗都會刺激他們的情緒,無論是在電視上看到一則廣告、使用一個產品,或者跟一位業務員談話。所謂的理性選擇,其實往往受到情緒影響。

費伊表示,他曾經有一家金融服務公司客戶,保險業務一直做不好。費伊分析消費者對該公司保險的感覺,結果發現,每位消費者的感受中,平均有七成是負面的。消費者並不喜歡公司銷售保險給他們的過程。

費伊的研究顯示,消費者對此事主要有三個沒有表達出來的情緒。

 

第一個是不安全感。

 

消費者覺得公司銷售保險的過程令人迷惑與害怕。他們被問了許多問題。消費者不僅不相信業務員,對這個產品也不太確定。

第二個是沮喪。

 

在業務員推銷保險時,消費者覺得孤立無援,而且整個過程僵硬呆板。

 

第三個則是生氣。

 

消費者覺得自己掉入了公司設下的陷阱,保險根本不利於他們。他們心中想要拒絕業務員再說下去,覺得對話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與精力,整體而言充滿了無力感。

而且,即使聽完業務員的介紹後購買了保險的人,也有這些負面的感覺。他們的功能性需求雖然被滿足了(需要保險),但是情緒性需求卻沒有(購買的過程令他們感到不舒服),如此一來,他們不太可能會向親友推薦公司的保險。

費伊建議客戶,除了端出好的保險產品,還要想辦法照顧消費者的情緒,讓他們覺得自己擁有買不買的主控權,而不是被強迫接受,否則銷售數字不太可能會大幅上升。這家金融服務公司因而開始訓練業務員,學習閱讀消費者的這些情緒。

結果兩年之後,每位銷售保險的業務員業績平均成長了一五%,公司的顧客滿意度也大幅提升,甚至連業務員的離職率也跟著降低,原來他們以前也不欣賞自己推銷保險給別人的過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059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